fbpx
屋主故事_
Coffee , Coffee or Coffee?Rossi 的咖啡實驗室
屋主故事專欄來到第四集,我總習慣在開頭寫上完工影片發布的日子,以此來讓讀者知道這次的回訪距離交屋有多久的時間過去,而這次我們回訪的屋主——Rossi,他的空間完工影片於2020年10月30日發布,至今已經有整整兩年過去,是目前的所有故事中,距離完工最久的一個空間。(點擊查看「藍色生活實驗室」作品集)
完工時間過去的越久,不但意味著維護的不易,也可一窺設計是否經得起時間的淬煉。Rossi 的家在這兩年間究竟有沒有巨大的改變?在這段期間裡又有什麼樣的故事發生在這裡呢?咖啡已經在飄香,一起往下閱讀吧!
採訪前幾天我與 Rossi 通了電話,我問他喝不喝咖啡?原想帶個咖啡以及點心感謝他讓我們打擾,但他卻請我們不用特地帶咖啡過去,他可以沖給我們喝,就在我恭敬不如從命的接受了 Rossi 的好意之後,他轉而問我採訪當天會有幾人過去,因為他要做硬布丁招待我們。
儘管在此之前我並沒有跟 Rossi 接觸過,但透過採訪前的這些聯繫、溝通,我察覺到他是一個細膩、可愛的人,且不得不說,手沖咖啡與硬布丁這樣的經典咖啡廳組合,也讓我萬分期待這次的專訪(真是容易被收買)。
黑咖啡真的比生活還要苦嗎?
rossi_1
手沖咖啡步驟一:磨豆。Rossi 的手搖磨豆器所費不貲,是說出來會讓外行人(例如我)嚇一跳的程度!
Rossi 說,當初會買這間房子就是喜歡它的廚房。
Rossi 家的廚房雖然不是特別大,但卻五臟俱全,這個廚房有一座小吧台、充足的作業檯面、內坎隱藏冰箱與咖啡機、紅酒櫃。當我們在吧檯前坐定,Rossi 就在我們對面嫻熟的開始沖泡咖啡的前置作業,有一瞬間,我還以為自己來到了某個巷弄裡的私人咖啡廳。
回過神來,Rossi 已經從包裝袋裡倒出了一份咖啡豆,並開始手搖磨豆。我其實是個不太常喝黑咖啡的人,因為害怕咖啡的苦澀味,所以在大部分的時候,我會選擇滑順好喝、奶味濃郁的拿鐵。
我與 Rossi 分享我對黑咖啡的想法,他笑了笑對我說:「應該是你沒有喝到適合你口味的黑咖啡。」
rossi_2
手沖咖啡步驟之二:攪拌法進行悶蒸排氣與前段萃取,濾紙上的咖啡粉冒出氣泡、油脂。
我們說著話,他手也沒停著,一邊倒出磨好的咖啡粉、一邊拿起熱水澆下,熱氣蒸騰,金黃色的液體透過濾紙慢慢流進下方的玻璃杯中,整個過程佐以攪拌、間歇傾注熱水,Rossi 甚至得時不時關注下方的電子秤數字跳動,以使整杯咖啡符合正確的比例。
我不由自主地停止與 Rossi 閒聊,因為他專注的神情營造出了莊嚴的氣氛,彷彿這個時空裡只剩下他與流動的液體,使我在咖啡完成之前也緊張地屏住了氣息。
rossi_3
手沖咖啡步驟之三:中心注水以進行中後段萃取。坐在吧檯另一邊的我們一開始還沒發現,原來玻璃容器下面還放著一個電子秤精準把控著水量。
「好了,你們聞聞看有沒有草莓的味道!」Rossi 將沖好的咖啡裝入兩個小巧的杯子裡,一瞬間,肅穆的氣場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有些興奮、期待的神情,但是,草莓?為什麼咖啡裡會有草莓味呢?

我情不自禁地聞了聞,草莓的氣息與咖啡香融合在一起,聞起來跟真實的草莓香氣相去不遠,輕啜一口,能夠嚐到咖啡中帶著果香以及酸味,也的的確確有草莓的味道(比我想像中的明顯不少!),且不如我印象中的黑咖啡那般苦澀,對一個黑咖啡新手來說,這樣的體驗真的非常新奇。
Rossi 用的這款咖啡豆來自一個咖啡豆驚喜包組,也就是在包裝上不寫明這些豆子的來歷或風味等資訊,讓咖啡愛好者能先品嚐味道,再從官網上下載詳細的說明書比對,有些人能夠從咖啡的外表,或細微的香氣、味道差異中就得出咖啡豆的產地或種種資訊,非常厲害。
rossi_4
手沖咖啡完成。從注水開始,滿屋都飄著濃郁的咖啡香。
許多人說,人到了一個年紀會開始慢慢可以接受黑咖啡,因為生活遠比黑咖啡還要苦澀,但在黑咖啡的世界裡,也並不都是滿滿的苦澀味呀,隨著種植地域、處理方式、沖法的不同,黑咖啡在必定有的苦澀之外,也可以同時擁有許多豐富的滋味。
那究竟,我的生活有沒有比黑咖啡還苦?如果以當天在 Rossi 家喝到的手沖草莓風味黑咖啡來說絕對是有的(誰的生活沒有點酸甜苦辣呢?),但值得慶幸的是,目前為止我仍舊對便利商店的黑咖啡敬謝不敏,看來我的生活大概還沒有苦過於它們,真是太好了!
rossi_5
雖然脫模時發生了一點小意外,但還是好吃到沒話說的手工硬布丁。
為什麼會開始喜歡咖啡?
Rossi 是化學系畢業的,正如世人對化學系的印象,他的求學時光,的確花了大把時間待在實驗室,穿著白袍、手裡拿著瓶瓶罐罐,做實驗直到畢業。據 Rossi 説,雖然成天待在實驗室做實驗的當下會覺得很痛苦,但在畢業之後,他卻很懷念那段時光。
後來,他發現手沖咖啡的種種精細流程與做實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便開始探索這個領域,進而踏進了咖啡的世界,他對於這個新的嗜好也完全不馬呼,甚至還報名了相關的課程。
看著 Rossi 熟練的手法以及專注的神情,他在手沖咖啡時的確有一種極為專注、穩定的氣場,我想這不全然是接觸手沖咖啡後才累積的,一定也與他過往豐富的實驗經驗相關。
rossi_6
從家中的陳列中不難發現 Rossi 也喜歡棒球。我發現架上雜誌包裹著塑膠膜好奇的問 Rossi 它們從沒被打開過嗎?他似笑非笑地回答我那是後來用保鮮膜包的,真的是生活智慧王!
沒有「陳年小被被」,但我有……
在專訪前與 Rossi 接觸,我便覺得他是一個心思細膩、可愛的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印象,除了與他接觸的經驗之外,也來自過去的完工影片中出現的一個玩偶。
「我已經沒有印象他是什麼時候開始出現在我身邊的了。」Rossi 試圖回想這隻玩偶的來歷卻無果。
雖然想不起來他的來歷,但這隻玩偶確實自 Rossi 非常小的時候就陪伴著他了,因為小時候父母工作都比較忙,年幼的 Rossi 一個人無聊時便會跟這個玩偶說話,排解孤獨一人的寂寞,這個玩偶就這樣一直陪伴著他,直到如今也安穩的坐在 Rossi 家的沙發上。
rossi_7
Rossi 家的沙發區域是娃娃們的家,每個娃娃都有自己的故事。上文提到的玩偶為下排左三。
「我國中開始就不會跟他說話了啦!」Rossi 有點不好意思地說。但我卻一點也沒有覺得這有什麼,就像有些人習慣睡覺時抱著小時候的被子,儘管那個被子未必完好如新,也像有些人會留著小時後曾瘋狂搜集的卡牌,這些卡牌也未必有市場價值,他們都單純是為了人與物共有的一段時光與回憶而好好保存著這些物品,或者,我們也可以稱之為一種情懷。
rossi_8
Rossi 也有許多摩托車模型收藏,他最喜歡的摩托車賽車手是多次獲得世界摩托車錦標賽冠軍的 Valentino Rossi,這也是為什麼他將自己的英文名字取為 Rossi 的原因。
Rossi 的咖啡實驗室走的並不是極簡風格,這裡充滿著各式各樣的物品,卻絕對不是雜亂,這些物品在這裡都有他們應該待著的位子,也都有他們應該待在這裡的原因,而無所不在的藍色很好地包容著他們,讓整個空間富有一種井然有序的生活感。
最後,回歸到硬布丁,雖然我並沒有參與 Rossi 製作它們的過程,但我能想像他一定像是在做實驗那樣精密且用心地把控著所有材料的比例與溫度,因為它們品嚐起來真的非常美味。
rossi_9
Rossi 與他的月亮燈還有「晚安」金屬字。
採訪及撰稿/朱佳綾,攝影/Yuie
關於 屋主故事 專欄
Lo-Fi House 的每一個作品並都不是風格師憑空創造出來的,我們的宗旨是「量身打造」,也就意味著每一個我們經手的空間,都是基於屋主日常的需求以及對生活的嚮往而生。
換句話說,每個空間在改造的過程都經過了風格師的「翻譯」,例如:「我跟伴侶的睡眠時間不一樣」,在風格師聽來就等於:「他們或許需要兩邊都可以上下床的配置」,這樣才能盡可能地不互相影響。當然,這樣「翻譯」的過程,風格師與屋主必定互通有無,但對只看見空間的你來說,可能很難在第一時間知道原委。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決定開始訪問過去的屋主,除了他們與空間的無數關聯以及獨一無二的 Life Style 之外,我們也想知道,在經過一個月、或數個月的居住之後,屋主又是如何與空間相處的。